高22.00cm,口徑13.00cm,底徑11.00cm,蓋徑18.00cm.直領口,圓腹,圈足,凹底,足端平齊,底無釉,足墻內(nèi)坡外陡.荷葉形器蓋.淺灰白胎骨.器身和蓋面偏刀刻劃纏枝花紋并施白釉,器內(nèi)和蓋里無釉.釉層薄厚適中,凹處微泛青;釉面開細碎紋片,有除之不盡的水漬土繡;內(nèi)外露胎處呈土黃顏色.內(nèi)壁可見修坯和接胎痕跡.在60倍顯微鏡下觀察釉面,可見大而多的氣泡和帶過渡邊緣的圓形滲透性土黃色斑點(資料/研究表明:這種斑點是瓷器入土千百年來在地溫作用下礦物元素沁入胎體氣孔并逐漸蔓延的的結果。瓷器胎體的氣孔愈多,這種斑點也就愈多;瓷器在地下埋藏的時間愈長,這種斑點也就愈大、愈圓……。因而這種“斑點”被認為是出土瓷器不可偽作的“年輪”特征)。相關資料顯示,此器為元代樞府釉作品。
(單擊圖片 查看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