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11.3 防感應雷的方法和技術
感應雷也稱為雷電感應或感應過電壓。它分為靜電感應雷和電磁感應雷。
靜電感應雷是由于帶電積云接近地面,在架空線路導線或其他導電凸出物頂部感應出大量電荷引起的。它將產生很高的電位。 電磁感應雷:是由于雷電放電時,巨大的沖擊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磁場引起的。這種迅速變化的磁場能在鄰近的導體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動勢。雷電感應引起的電磁能量若不及時泄入地下,可能產生放電火花,引起火災、爆炸或造成觸電事故。
感應雷的外部防護主要為連接建筑趕緊混凝土內鋼筋或專設金屬網格,以形成法拉第籠,使建筑處于靜電屏蔽罩內部。
要程度而定,重要建筑物采用5乘5m的網格,一般建筑物用20乘20m的網格即可。建筑綜合防雷
000012.1 防雷等級分類計算
我們在著手建筑物防雷設計的第一步時,首先是要確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級[7]。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 (GB50057-94)中,對建筑物防雷等級的劃分,除了由建筑物的功能定性外,第二、三類防雷建筑,還取決于建筑物的預計年雷擊次數N。
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應按下式計算:
(2-1)
式中:N——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次/a)。
k——校正系數,在一般情況下取1,在下列情況下取相應數值:位于曠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金屬屋面的磚木結構建筑物取1.7;位于河邊、湖邊、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電阻率較小處、地下水露頭處、土山頂部、山谷風口等處的建筑物,以及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取1.5。
——建筑物所處地區(qū)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 ·a)]。
——與建筑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的等效面積(km2)。
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應按下式計算:
(2-2)
式中:──年平均雷暴日,根據當地氣象臺、站資料確定(d/a)。
當建筑物的高H等于或大于100m時,建筑物的等效面積按下式計算:
(2-3)
式中: L、W、H──分別為建筑物的長、寬、高(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