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直流電法勘探技術
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已開展礦井直流電法勘探的試驗與研究,80年代后期,引入了高密度電法技術,它是集電測深法和電剖面法于一體的陣列勘探方法,90年代,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將直流電技術運用到礦井工作面隱伏突水構造探測中,中國礦業(yè)大學對礦井直流電法的全空間場和巷道影響進了理論研究,安徽理工大學、河北煤炭科學研究所以及淮北、峰峰、肥城、焦作等礦務局都開展了實驗研究。進入21世紀以來,礦井直流電法勘探儀器日趨小巧輕便,精度和抗干擾能力顯著提高,網(wǎng)絡并行電法技術解決了常規(guī)直流電法儀器串行采集的問題,且初步實現(xiàn)實時、遠程、動態(tài)監(jiān)測功能;在數(shù)據(jù)處理方面,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在電阻率反演方面開展了二維、三維反演等研究。
當前我國礦井物探面臨的關鍵問題
我國煤炭開發(fā)正由淺部走向深部,特別是對開采石炭系煤層的華北型煤田,煤礦受巖溶水的威脅尤為突出,底板高承壓巖溶水的通道探查,一直是礦井物探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從2006年國家開展煤炭資源整合工作以來,針對整合煤礦典型多煤層條件開展水害防治工作已經(jīng)成為一大難題,復雜采空區(qū)及其富水性的探查是目前面臨的新任務。煤與瓦斯突出是礦井重大災害,對于構造煤及其煤層小構造的探測是關鍵問題;近年來,沖擊地壓災害也有明顯上升趨勢。礦井物探在動力災害預測預警方面具有重大需求。
聯(lián)系測量
需要確定地面建筑物、鐵路和河湖等與井下采礦巷道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這種關系一般是用井上下對照圖來反映。眾所周知,由于地下開采而引起的巖層移動,往往波及地面而使建筑物遭受破壞 石油礦井物探,甚至造成重大事故。如果采礦工作是在河湖等水體下進行,當?shù)孛娉霈F(xiàn)的裂縫與井下的裂隙相通時,河水就有可能經(jīng)裂縫流入井下而使整個礦井淹沒。因此礦井物探,我們必須時刻掌握采礦工作是在什么地區(qū)的下方進行著,以便采取預防措施。